陜煤全力打造智能化示范標桿煤礦

發布日期:2022-12-03 08:55
“智能礦井”帶來新變化

      “我在煤礦干了31年,設備也換了好幾茬,現在機器干活越來越多了,人干活越來越少了。特別是近年來,隨著新技術、新裝備應用,我們的勞動強度越來越小。”53歲的穆運喜是黃陵礦業一號礦的一名高級技師,說起現在的工作,他感慨道。

      據了解,黃陵礦業一號煤礦數十年如一日聚焦智能化建設,借助AI人工智能、5G、智能終端等先進技術,推動傳統產業逐步向數字轉型邁進,形成了“用人最少、用時最短、效率最高、安全最好、質量最佳”的建設成果,助推了企業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陜西煤業在所屬各生產礦井采用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并與煤炭開發工藝、裝備、管理等深度融合,實現礦井地質探查、煤炭開采、巷道掘進、安全保障、生產經營、節能環保等全過程安全高效運行,構建了陜西煤業—礦業公司—生產礦井三級協同管控、智能感知、智能決策和自動執行的智能化體系。

加快智能礦井建設

      2020年2月,國家八部委聯合印發了《關于加快煤礦智能化發展的指導意見》,指明了我國煤礦智能化發展的目標與方向。

      在陜西煤業看來,加快煤礦智能化建設,對于推進煤炭生產方式變革、提高煤炭生產效率、實現煤炭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作為我國煤炭行業的龍頭之一,陜西煤業既是煤炭行業智能化建設的先試先行者,也是創新推進智能化發展的積極推動者。

      一份耕耘,一分收獲,今年5月17日,紅柳林礦業攜手華為煤礦軍團打造的礦山工業互聯網平臺成功入選工信部主管媒體《通信產業報》全媒體產業調研組和新媒體《工業互聯網世界》首次發布的“2022年特色工業互聯網50佳”榜單,這在全國煤炭行業尚屬首次,實現了煤炭企業在工業互聯網領域“零突破”。

      截至目前,陜西煤業所屬7處全國首批智能化示范建設煤礦已全部通過國家驗收,并在智能采煤、智能快掘等系統建設方面取得較大突破,取得了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實現了從煤礦業務智能化拓展到全過程智能系統化、從單個煤礦拓展到整體礦區,樹立了獨具陜煤特色的智能礦井建設標桿,為全國煤炭行業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智能化解決方案,實現了傳統產業高質量發展。